港島名校士級學歷
多次tip中公開試題目,被學生譽為「TIP神」
2020年每2.75個學生就有1個5/5*/5**
很多同學前來補習時都想「補底」,原因是因為他們在初學時犯下一些基本錯誤。這篇文章我討論三個會計初學者的常犯錯誤,希望可以幫到同學免得行冤枉路:
會計學有很多詞彙容易令人誤會,如果學生不完全清楚定義就去做練習或者跳去學下一個課題是學生會計基礎積弱的最大原因。
例如 Capital (資本)對於一般人來說就是資金、錢等等。但在會計學內,Capital 是指「東主投入資源」,並非一定是指「錢」,而公司內的「錢」亦不等於是公司的「資本」,卻以Bank (銀行存款)或Cash (現金)代表。
又例如Deposit from customers (客戶按金)大家感覺上是Asset (資產),但其實會計學反而正正相反,分類為企業的Liability (負債)。
還有更多例子不能盡錄,我建議同學在中四初學時就要打好會計基礎,絕對不能死記硬背,否則會窒礙將來的學習進度。
正所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會計考試題目極著重某一些細節字眼,誤解或者看漏眼會導致答案相距甚大。
最多同學忽略的一定是日期的重要性。
在會計題目內,特別是卷二,日期對很多題目有根本性影響。
例如當一件非流動資產於2018年3月1日年購入,同學在2018年12月31日年底計算折舊時就需要按比例(10/12)去計算。
另一些字眼就是題目經常用來「陰」學生的,例如用must (一定),all (所有),never (永不)等來考核學生對罕見例子的了解,若考生沒有心思熟慮會很易在這些題目失手。
其中一個學生經常犯的錯誤就是不寫步驟,這是十分致命的,因為會計的數字通常涉及很多步驟才能得到答案,如果你的答案不對,一般來說,是有步驟分的。
所以步驟對學生來說是一個保險,換轉來說:不寫步驟就是十分冒險了。有些學生會寫步驟,但是他們的問題則是「後補步驟」。
什麼是「後補步驟」?就是當他們將答案做好了,再到計算機尋找當初算式的步驟填寫上去答案簿。
有家長或者會覺得奇怪,「後補步驟」完全不合乎邏輯,這是因為他們不了解學生。
很多同學,特別是女生,她們十分愛整潔,希望做出來的答案簿就將考評局的標準答案一樣整齊乾淨。所以一般來說,她們會在按計算機得到答案後,對答案有一定信心,才肯填寫算式,這就減少塗改的風險。
其實同學無須完美主義。畢竟會計考試是沒有整潔分的,寫錯了用筆劃去重寫便可以了。
同學大可先寫下運算公式,再按計算機不但可以減低丟失運算步驟的風險,相比起憑腦袋直接按計數機,對著寫下的步驟按計數機,更加可以減低按錯計數機的風險,實在是一石二鳥。
最後,我會建議同學不妨多找你的老師去「睇你做功課」。
上述「後補步驟」這個現象是我當年做了幾年老師之後才發現的,是透過埋身巡視學生做功課的時候觀察得來。
所以現在在我的補習班,我和我的助教非常強調堂課,就是為了觀察同學們的做數手法,並加以糾正。
因為會計畢竟不只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審題、理解和運算的一個過程。